很多人以為子宮頸癌與自己無關,或誤以為只有性活躍的人才有風險。然而,事實上只要曾有過性接觸,就有可能感染HPV病毒,這正是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之一。尤其在性經驗較早、性伴侶較多,或伴侶有高危性行為史的情況下,感染風險更高。認識這些婦科腫瘤的關鍵風險因素,有助女性更早作出預防決定,保護自己的健康。
Q1:Dr Tam,我聽說性行為會增加子宮頸癌風險,這說法準確嗎?
A1:是的。子宮頸癌主要與持續感染高危型人類乳頭瘤病毒(hr-HPV)有關,而這類病毒多數透過性接觸傳播。性伴侶數目較多或早期開始性行為,感染hr-HPV的機會自然增加,從而提高子宮頸癌風險。
Q2:那是否所有感染了HPV的人都會患上子宮頸癌?
A2:並非如此。大部分HPV感染者的免疫系統可以自行清除病毒,不會出現明顯病變。只有少部分病毒持續存在,特別是高危型HPV感染,才會導致子宮頸細胞出現異常變化,進而可能演變為癌症。因此,持續感染和病毒類型是關鍵因素。
Q5:安全套能否完全預防HPV感染嗎?
A5:不能。安全套在預防HPV感染方面確實有一定的保護作用,因為它能阻隔直接的性接觸,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。但由於HPV病毒可存在於生殖器周圍的皮膚和黏膜上,這些區域可能不被安全套覆蓋,病毒仍有機會通過未被覆蓋的皮膚接觸傳播。因此,安全套不能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護。此外,HPV的傳播不僅限於陰莖與陰道之間,口交或肛交等行為同樣有感染風險。故此,為達至較全面的預防效果,建議結合HPV疫苗接種、維持穩定性伴侶關係、正確使用安全套以及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。這多層次的防護措施才能有效降低HPV感染和子宮頸癌的風險。
Q4:我接種了疫苗還需要做抹片檢查嗎?
A4:需要。HPV疫苗雖然覆蓋了大部分高危型病毒,但不能預防所有型別。而且有些人可能在接種前已經感染病毒。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能早期發現細胞異常,及早治療大大降低癌症風險。因此,無論是否接種疫苗,都建議婦女按醫生指示定期檢查。
Q5:女性應該如何保護自己,避免子宮頸癌的威脅?
A5:首先,接種HPV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手段。疫苗能針對多種高風險型HPV病毒,尤其是引發子宮頸癌最常見的HPV-16和HPV-18型別。衞生防護中心建議9至25歲的女性盡早接種,理想是在開始性行為前完成接種。即使已開始性生活,接種疫苗依然有助預防尚未感染的病毒型別。
除了疫苗外,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亦非常關鍵。建議25歲或以上、曾有性經驗的女性,每三年接受一次柏氏子宮頸細胞檢查(Pap smear)或HPV DNA測試。這些檢查能及早發現子宮頸細胞的異常變化,令醫生可以在病變惡化前作出適當處理,防止癌症發生。
當然,實踐安全性行為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。正確使用安全套能減低HPV及其他性傳播疾病的風險,同時,維持穩定的性伴侶關係、減少性伴侶數目,都能有效降低感染機會。
最後,提升免疫力和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亦有助抵抗病毒感染。吸煙會削弱免疫系統,減低清除病毒的能力,因此戒煙十分重要。同時,均衡飲食、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,有助保持免疫功能正常,減少病毒持續存在的機會。綜合這些做法,女性朋友可以大大降低子宮頸癌的風險。
性行為確實是導致高危型HPV感染的重要途徑,間接提高子宮頸癌的風險。但透過接種HPV疫苗、保持良好性健康習慣及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,女性朋友能大大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。關注自己身體的訊號,積極採取預防措施,是維護婦女健康的最佳策略。
https://www.chp.gov.hk/files/pdf/3_booklet_tcn.pdf
#子宮頸癌 #HPV病毒 #高危型HPV #性行為風險 #HPV疫苗 #子宮頸抹片 #婦女健康 #癌症預防 #安全性行為 #生殖健康 #女性健康 #病毒感染 #疫苗接種 #健康教育 #醫學知識 #早期檢查 #免疫力 #性健康 #醫生解答 #預防勝於治療